|
 |
突出转型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实力 |
|
【关键词】工业支撑 |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增长15%。细化千亿产业推进措施,确保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食品生物医药产业突破135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突破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600亿元。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
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做大做强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食用油六大百亿产业,加快培育花卉苗木、食用菌、魔芋、中药材四个新兴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实施百亿企业成长工程、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工程、名优品牌创建工程。 |
|
【关键词】项目和园区 |
围绕“四大平台”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精心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千亿产业项目库。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推进冠科电子、广汽轿车、南玻平板显示等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对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等关键环节实行限时审批,切实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 |
|
|
|
 |
突出城乡一体,加快建设特大城市 |
|
【关键词】宜昌新区 |
全面加快新区开发,为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新区规划,加快伍家岗片区、点军片区等区域控制性详规修编,编制出台《宜昌新区建设标准》。实施96个重点建设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型公建、安置房、景观园林及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64亿元。 |
|
【关键词】基础设施 |
加快城区快速路网建设,打造峡州大道、江城大道、花溪路、西陵二路高架等“两纵两横”的城市环线。力争年内建成东山大道延伸段、柏临河路、东站路、共联路等东站片区道路,开工建设江南大道、双十路、南站路等点军片区道路。加快完善唐家湾片区和猇亭路网。着力建设东山大道快速公交系统。 |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完善“一带四廊”、“一主五副”城镇体系,做强中心城区,做优县城,做特中心镇,做美中心村,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8%。支持五峰基本完成县城避险迁建工作。扎实抓好龙泉、安福寺等11个新型城镇化试点。 |
|
|
|
 |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竞争优势 |
|
【关键词】载体建设 |
突出高端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功能,推进科技项目向“四大平台”聚集。启动宜昌科教城建设。鼓励县市区工业园区建立健全研发、检测、孵化等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园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以上,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8家以上。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
|
【关键词】资源融合 |
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引进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各类专业金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大力创新金融服务,综合采用买卖方信贷、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企业债券、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 |
|
【关键词】优化环境 |
大力实施“宜昌英才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政策机制,大力引进以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大幅提升人才总量和质量。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产业创新团队培育、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公寓示范小区、青年人才公寓建设。 |
|
|
|
 |
突出改革开放,加快释放发展活力 |
|
【关键词】重点领域改革 |
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创新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土地管理等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优化城区管理体制,下放部分市级职责到区,强化区级政府职能职责,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
|
【关键词】招商引资质效 |
坚持权利与责任对等、招商信息与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市县、市区联动招商。创新招商项目评审、推进、问责机制,注重聚商选资,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6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80亿元。争取三峡对口支援到位资金70亿元。围绕6大千亿产业发展,大力引进产业链和关联企业投资项目。充分发挥在宜行业商会、协会和企业家的作用。 |
|
【关键词】沿江开放高地 |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放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高宜昌国际化水平。增强宜昌在鄂西地区城市融合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努力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西部支撑点。扩大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合作领域,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与交流。 |
|
|
|
 |
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昌 |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强化山体水体保护利用,开工建设求雨台、城东、柏临河、卷桥河等公园项目,规划建设胭脂坝湿地公园,推进宜昌东站片区水景观建设,抓好主要道路彩色森林景观建设。全面推进点军绿色低碳生态新区建设。稳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 |
|
【关键词】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 |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跟踪监管。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在线监测,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大力实施绿色节能建筑建设工程,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46万平方米,推进建筑节能改造18万平方米,发展绿色建筑9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猇亭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 |
|
【关键词】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 |
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数字城管运用水平。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规范、文明素质提升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加快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置收集率。开展城区主排水管网清疏,增强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成3座城区垃圾转运站,确保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
|
|
|
 |
突出民生改善,加快增进人民福祉 |
|
【关键词】充分就业 |
建设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继续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企业用工服务,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适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二次创业”,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 |
|
【关键词】社会保障 |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保续保率保持90%以上。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分配体系,探索共有产权保障模式,完善产权分配和上市交易调节机制,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申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 |
|
【关键词】文化建设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市音乐厅、广播电视发射塔、新闻中心、体育场改造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数字文化建设计划。 |
|
|
|